索 引 号 PT00107-0012-2021-00017 文号 莆公议案字〔2021〕14号
发布机构 莆田市公安局 生成日期 2021-08-11
标题 莆田公安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14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有效性 有效
索 引 号 PT00107-0012-2021-00017
文号 莆公议案字〔2021〕14号
发布机构 莆田市公安局
生成日期 2021-08-11
标题 莆田公安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14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有效性 有效

莆田公安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14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8-16 11:00
| | |
政策解读:

  莆田市辖区公路通车里程6553.832公里,机动车驾驶人73.3万余位,摩托车驾驶人36.2万余位;机动车保有量85.2万余辆,摩托车保有量43.1万余辆。为深化我市道路交通管理专项治理,按照“减量控大”、诚信交通整治、城区违停整治专项行动等相关工作要求及有关部署,我局交警支队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进行靶向治理,突出执法重点、攻克管理难点,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水平。

  一、针对“加强交通失信行为的应用”的建议

  为主动适应新动态、新形势,市公安局于2018年7月将诚信理念引入交通安全管理领域。经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听证,会同市道安办、市信用办联合制定《莆田市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纳入诚信系统失信人员名单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8年8月15日正式施行。该实施办法是在莆田市近年来交通事故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了“电摩不按道行驶”等12种一般失信行为和“酒醉驾”等6种严重失信行为,并对应配套了7条一般和4条严格惩戒措施。市场监管、银行、保险等多家行业部门积极响应,对失信人员实施联合惩戒。

  (一)实行梯度管理。公安交警部门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一般交通违法行为按照月内和年内违法次数进行量化累计认定,给违法行为人纠错的机会,如未戴头盔月内达2次或年内6次才予认定,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则直接认定。目前被记入诚信系统63万余万条,其中3111人被认定为失信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因酒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被直接认定的。建立复核撤销和退出机制,设置惩戒期限,对有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或因见义勇为等正能量行为被表彰的,可对一般失信记录进行即时修复。

  (二)落实“双公示”制度。市交通运输局每周定期在其网站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并同步推送至市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双公示”信息全覆盖、无遗漏,着力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提升市场主体和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意识。截至6月30日,市交通运输局在网站公示468件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4310件。

  (三)建立不适岗退出机制。在准入市场把关时,市公安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对营运车辆驾驶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凡违反规定要求的一律取消准入资格,2020年以来取消准入资格381人。在“福建省道路运输网上服务系统”上定期公布“客运驾驶员不适岗名单”,凡被公布的驾驶员,其所在的道路客运企业在公布期内对其调离驾驶工作岗位,2020年以来已公布3人。对巡游出租车实行服务质量计分考核,截至目前,全市共22辆出租汽车因违章违规达到规定分值,被取消出租汽车经营权资格而退出营运市场;90名驾驶员被列入“不适岗黑名单”三年内不得在我市从事出租汽车运营;4名驾驶员被列入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不适岗名单”。

  (四)加强失信联合惩戒。根据有关规定,市交通运输局认真排查梳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失信信息,并实施惩戒。今年以来,经“信用交通・福建”网站公示,对累计3次违法超限运输的闽B50709、闽B27582重型货车所属企业列入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名单,由属地县(区)运管所对所属企业进行约谈提醒;对因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的10%的莆田明鑫物流有限公司、莆田市枫港车队、莆田汇通锦程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由属地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出停业整顿7天的处罚,并由属地运管所进行约谈提醒。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还将联合公安、应急、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目前文件正在拟稿中。

  二、针对“交通不文明行为精准管理”的建议

  (一)推动“人脸识别+交通管理”精准运用。着力推进校园周边、中心城区及部分县区城区路口、掉头区等重点区域的“人脸识别+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精准劝导和查处效率。当前已完成校园周边、中心城区及部分县区城区路口、掉头区等重点区域的“人脸识别+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其中城厢区49个、荔城区22个、涵江区13个、秀屿区27个、北岸12个。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动,建立家校交安微信群,开展校园周边“人像识别+精准劝导”交通安全宣传曝光警示活动,曝光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群像,提高执法震慑和惩戒效果。

  (二)强化失信惩戒运用。为增强失信的震慑力,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诚信交通“黑名单”管理机制,对“黑名单”系统记录次数进行排序,对失信数量较多的人员通过发文、发送信息等方式警告并曝光。与市委文明办携手规范政府公职人员规范停车行为,联合发文《关于规范公职人员停车行为的通知》。截至目前,我局交警支队联合市委文明办对全市违反诚信交通被记入系统的公职人员1866人、涉及669家单位进行通报,制定与文明考评和绩效管理挂钩的惩戒方案。联合市工信局、人社局等5部门对全市违反诚信交通被记入系统的企业员工9197人、所涉及2430家企业进行通报,制定与龙头企业参评、名优产品推荐等挂钩的惩戒方案。

  (三)积极开展信用交通宣传活动。以“信用交通省”创建为载体,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走进车、船、路、港、站、工地等场所,走进行业企业、走进施工场地、走进从业人员、走进基层群众,运用宣传海报、展板挂图、电子屏幕等方式,广泛开展信用交通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在交通出行、运输服务中诚实守信,营造“做诚信人走诚信路、乘诚信车”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注重加强学生的宣传教育,在每年开展的路政宣传月及安全宣传月活动中,走进校园开展宣传进校园活动,向学生及接送学生家长发放拒绝乘坐黑车宣传单。

  三、关于“加大交通智能化管理建设”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创建道路拥堵预警快速分析处置模型。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人员通过模型应用对车辆数据统计进行拥堵分析,结合高德地图的路况预警,通过高空探头进行拥堵源头精准诊断,对流量高峰时路面的交通情况进行视频巡查,实时掌握路面车辆流量、密度的情况,以一代多,一目了然,增强路面拥堵的预警处置能力,为指挥调度、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弥补了路面监控小范围覆盖的弊端。

  (二)全国首创电摩专用相位信号灯。公安交警部门根据不同路口实际车流量的分布,在以直行车流为主的路口,首创电摩专用相位信号灯,实现电摩专用相位与路口直行绿波协调设置,保障电摩安全进入待行区的同时,增加路口直行向车辆的通过次数,提高路口通行效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根据交通流量对交通信号灯实时配时,自动增减红绿灯时间,优化信号控制,大幅提高道路通行力。通过提高科学组织交通水平,优化信号配时、相位和相序,在我市创新推行“电摩待行区”的基础上,再一次的交通信号机集成控制技术改造及软件升级提高路口信号控制水平。

  (三)创新性发展建设自动逆向抓拍系统。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立足于路面管理的难点、盲点及人力难以达到的管理面,把城市交通智能化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拟在全面中心城区重点路段建设自动逆向抓拍系统。系统采用前端抓拍结合后端平台汇聚功能,通过前端智能抓拍机对道路上电摩进行识别和抓拍,分析头盔佩戴情况和车辆违法逆行的情况后,抓拍抠取违法驾驶人的人脸图片进行身份识别。后端搭配终端存储录像以及抓拍图片,对违法驾驶人和过车信息进行全天候记录和存储,用于后期事件回溯,形成了完整的电摩违法检测方案。

  (四)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智能化管理水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依托省级卫星定位公共服务系统,对全市营运车辆进行动态监督管理。目前我市已接入省平台的“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497辆、农村客运62辆、出租汽车1032辆、公交车144辆、半挂牵引车1090辆、重型载货汽车279辆。全市“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农村客车、半挂牵引车和重型载货汽车(总质量12吨以上)按要求100%安装兼容北斗终端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按要求全部接入省平台实现联网联控,入网率达到100%,车辆在线率、轨迹完整率、数据合格率都稳定在99%以上。同时,从2016年12月起,市公交集团运用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可视监控,为公交车辆的运调管理提供精确的数字化管理和考核手段,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2020年通过视频实时巡查公交车辆1247辆次,共查处违规行为3989起,抄送公司经管部下发到责任车队进行处理。

  感谢您对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围绕改革和发展大局,就您提出的加强交通失信行为的应用、交通不文明行为精准管理、加大交通智能化管理投入等方面,继续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并加强与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进一步形成整治合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分管局领导:李洪忠

  联 系 人:陈伟芳

  联系电话:2287122

  莆田市公安局

  2021年8月11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